普惠智能社康站:浅谈大医院“看病难”的现状和对策
2020-07-23 00:00:00
简介:市民健康动态



根据《2017-2019年中国医院数量规模发展分析 报告》所提供数据显示:中国2018年全国卫生医疗机构总诊疗量为83.1亿人次,而排名前100位的医院就诊量为3.54亿人次,即不到1%的医疗机构,服务了9%的人群。全国总入院人数为2.54亿人次,占总诊疗人数的3%,这说明有90%以上,约80亿以上的人群不需要或得不到住院治疗。其中三级医院更是人满为患,一号难求,许多中心城市的三级医院平均服务人口高达数十万,平均就医距离达到16公里。由此可见,看病难,看病贵一直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难点和痛点。


挂号排队,候诊等半天,反复检查太折腾,开大处方花钱多....说到底就是一个字:“难”。前不久,一部讲述医院故事的电视剧《医者仁心》,在央视和一些地方卫视热播。剧中全景展示了一家大医院“凤凰涅槃”,重获患者信任的过程,也真实再现了人们熟知的各种看病难现象,引起观众强烈共鸣。



timg.jpg



俗话说:“有啥别有病”。生了病,本来就很难受,如果看病再变成一件难事,就更加让人痛苦。“挂号起五更,排队一条龙”,“救护车一响,一头猪白养”,这些前几年流行的顺口溜透露出人们对看病难的抱怨与无奈。


在大医院里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太多,队太长,等太久。挂号,缴费和拿药,一般要折腾大半天时间,专家号更是“一号难求”,为了能挂上号,有的彻夜排队,有的全家总动员,轮流上阵,苦不堪言。


因“贵”而“难”。这是由于医药费用负担重导致的。据统计,2010年,我过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66.8元,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193.9元。一次住院费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/3,更超过了农民年人均收入。至于经常要看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,医药费负担不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,还连累到整个家庭。这种难与前两种难交织在一起,加大了看病难的程度。



解决看病难的对策


让人们如何不生病才是医学真正的任务(治未病)。如果每个人都懂医学或者自己就是医生,就不难达到以上目的。“上医治未病”是人们的美好愿望。然而,传统医学百年来的实践证明,这一愿望是难以达到的,当前的医疗现状就证明了这一结论。


因此,随着互联网及科技的发展,人工智能诊疗产品应运而生。医院不再是一群人围着一大堆固定资产的观念了,而是需要建设周期最短、人工和服务、效率最高、科室最全、费用最低、速度最快、覆盖最广的现代医疗。




如今“普惠智能社康站”三合一人工智能互联网社康平台的出现,同时解决了药店,医院和亚健康“患者”的痛点。这一系统同时将人数众多的全科医生或健康专家、“患者”及药店销售人员连接成一体。任意一位健康专家在普惠“自助医生”或人工智能“超级医生”的加持下,实现全科潜在疾病就近、及时咨询诊断和药品、健康品购买。“普惠智能”社康站实质是一个以“自助医生”、人工智能“超级医生”为核心的、将“患者”、专家、药店结合于一点,为客户提供便利降低费用、为药店引流促销增加收入、为医生提升价值的健康咨询平台,三方同时实现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诉求。



23.png